县市导航

县(市、区)

当前位置: 首页> 媒体矩阵> 工会之窗

推进“五大重点” 建设“五大家园”

金华市总工会2020年工作思路

发布日期:2020-04-03 10:21:20    来源:

   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,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谋划之年。市总工会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、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、市委七届五次、六次全会精神。围绕市委“打造增长极、共建都市区、当好答卷人”工作总要求,坚定不移打好“九场硬战”,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贡献工会智慧和力量。坚持以职工为中心,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,持续推进“五大重点”工作,把金华工会建设成党委放心、职工信赖的“五大家园”。

    加强政治引领  打造思想坚实的精神家园

  坚强党的领导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,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通过办班培训、集中研讨、精神解读、理论宣讲等形式,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知识。深化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坚决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开展工会工作,主动谋划、积极作为,确保各类决策部署有效落地。

  坚持政治引领。实施“蓝领红心工程”,组织“春风系列”职工微课堂活动,搭建引领职工思想的新平台。开展全市职工思想状况调查,对当前职工队伍的基本情况、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分析。报请市委、市政府印发并牵头落实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》。发挥劳模工匠宣讲团作用,积极开展现场工作教育。

  坚定发展信心。通过新媒体手段和群众性文化活动,讲好金华故事、传播劳模声音、展示职工形象。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,及时面向职工群众发布权威信息,开展卫生健康教育,坚决抵制各类谣言。发动广大职工踊跃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,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,全面助力企业复工复产。针对产业结构调整、中美贸易摩擦、金义都市区建设等形势任务,分专题开展理想信念和形势政策教育。举办第三届职工网络文化节,组织“歌颂新时代,展示新风采”小说、诗歌创作大赛,开展“和谐文明职工家庭”全市评选。加大劳模先进、抗疫先锋和优秀职工的培养、选树和宣传力度,用工人阶级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全社会。

    服务中心大局  打造履职担当的旗帜家园

  对表抓落实,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。围绕保障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、提高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、营造尊重劳动和尊重产业工人的社会氛围等重点工作,加大改革落实和任务推进力度。研究扩大改革试点范围,稳步推进试点工作。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主题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。全面融入G60科创走廊工会联盟,积极承接承办长三角地区相关活动,选拔代表队参加赛区比赛,参与劳模(工匠)交流论坛、职工劳动技能培训,推动疗休养基地和职工疗休养互通互送。

  对标抓提质,深化职工素质跃升工程。实施百万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,继续落实“厉兵计划”“薪火计划”“青蓝计划”等三大计划,推动建立由工会、院校、企业、行业组织等共同组成的职工技能培训工校企合作联盟,统筹劳模(工匠)工作室、职工学校、职工书屋等资源建成50个标准化规范化的“职工讲习所”。持续在市域内100个重点项目开展立功竞赛活动,组织100万职工开展岗位练兵、技术革新、合理化建议、技能竞赛等活动。积极探索搭建职工网络培训服务平台,为职工群体提供科学文化、技能培训、健康卫生等方面的培训服务。

  对先抓融入,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创新。以“三治融合”为抓手,推进工会系统基层治理创新发展。发挥依法组建的优势,推动工会组织覆盖、工作覆盖和服务覆盖。发挥服务机制的优势,统筹区域资源,提高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。发挥联系职工的优势,全面落实“两手抓、两战赢”总要求,广泛调动职工群众参与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。发挥协调劳动关系的优势,推进劳资协商共赢。探索建立面向广大职工群众的公共服务网络,推动人力、物力、财力下沉整合,落实企业拨缴工会经费缓减20%和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全额返还政策,形成工会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。

  优化服务保障    打造精准便捷的星级家园

  建立面向基层的服务机制。加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体系建设,妥善处理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关系问题,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。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,全面实施集体协商提质增效三年(2019-2021)行动计划,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域性、行业性民主协商制度。加大“爱心驿站”建设,力争到2020年底,全市建成“心灵港湾工作室”280家、“妈咪暖心小屋”550家,常态保持一支不少于100人的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。

  开展面向职工的贴心服务。持续实施好金华工会“十件实事”,推进“新八大员”等职工群体入会新增服务项目和内容。完善工会就业服务工作指导,畅通线上招聘,及时发布、对接企业招工信息和职工求职需求,缓解疫情期间用工难、求职难问题,引导各类下岗、转岗职工有序向新兴经济领域转岗就业。优化职工疗休养管理工作,升级职工疗休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功能,完善市内疗休养政策,让更多职工实现“想走就走的旅行”。加大“悦工作悦生活”文化培训力度,全年指导基层职工文体活动55场,送培训下基层50场,开展文艺骨干培训2次,完成线下文化和生活技能类等培训不少于4300人次,线上培训覆盖全市职工。

  完善面向困难职工的帮扶措施。对困难职工实施精准对接分层分类帮扶,建立健全“困难职工解困脱困、困难职工帮扶、常态化送温暖”三个层次、各有侧重的分级帮扶格局。唱好“春送岗位、夏送清凉、秋送助学、冬送温暖”困难帮扶“四季歌”,有重点、广覆盖地实施生活救助、助学救助、医疗救助。以“办实事、做好事、解难事”为主题,建立常态化困难职工家访制度,做到应帮尽帮、应救尽救。

    夯实基层基础  打造无处不在的身边家园

  提高工会组建率。聚焦园区商圈楼宇、非公中小企业、农民工和新兴就业群体,巩固100人以上企业全面建会和25人以上企业应建尽建成果。做好新经济、新产业、新群体的集中入会行动,加强司机之家建设,在互联网企业、特色小镇、物流快递、房产中介、民宿行业等领域,举办全市性、全行业、全系统的集中入会仪式。全面推动第二轮乡镇(街道)总工会规范化建设,分类别制定乡镇(街道)总工会工作制度和工作清单。开展市模范职工之家、乡镇(街道)总工会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创建等活动。

  增强职工参与度。着眼巩固改革的系统性、整体性和协同性,优化工作职能和服务内容。加大制度机制创新力度,常委会邀请3~5名工代会代表、全委会委员、一线职工代表列席,充分发挥他们在反映意见、参与决策、工作督查中的作用。加强与一线职工的互动,建立以职工满意度为导向的工作评价体系。完善工会领导干部“八联系”制度,党组成员定期走访一个乡镇(街道)基层工会、一个企业工会,开展一次代办会和一次基层职工座谈会。深化工会机关挂职干部选派、专职干部遴选、志愿者招募等各项工作,不断优化各级工会干部队伍结构。

  提升工会服务力。整合培训资源,研究出台《金华市工会干部培训三年规划》,以县(市、区)总工会领导班子成员、机关干部、街镇(园区)工会主席、大型企业工会主席、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等为重点,构建全覆盖培训体系。常态开展“当一周工人、体工会初心”活动,全体工会干部深入基层一线,并将当工人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悟转化为改进工作的方法和思路。

    深化工会改革  打造蓬勃活力的蓝海家园

  破解服务职工贴合不紧的问题。发挥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作用,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问题。加强“智慧工会”建设,建成纵向联通各级工会,横向打通各类数据的服务平台。拓展“金华工会”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,让更多的职工“网上办事一点通”“足不出户”就能享受更多的优质服务。开展代办服务活动,定期组织市、县、乡三级代办员进企业、进车间,为一线职工提供工会代办服务。

  破解文化输出需求不高的问题。推动职工文化建设纳入公共服务体系。坚持“工人的学校和乐园”的职能定位,实现市、县两级工人文化宫全面回归公益,推进市工人文化宫新建修缮和功能优化。实施职工文化人才培养和职工文艺协会组建计划。围绕打造“职工教育培训中心、职工队伍建设基地、浙中工运事业智库”,多层次搭建职工学习知识、提升技能的服务平台。开展“秋实系列”职工技能展示活动,利用“金华工会”微信公众号展播身边“达人职工”的“小创造”“小绝活”“小窍门”,打造一批职工群众欢迎的职工技能品牌。

  破解实事项目受益不广的问题。积极参与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构建工会救助、维权、信访、就业、医疗互助线上线下“五位一体”的职工服务平台。加大职工医疗互助宣传力度,扩大参保范围。建立“网格化”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,组织劳动用工法治宣传、法律“体检”不少于200次。持续为企业开展“关爱员工,真情送健康”上门免费体检服务,年内完成8万人次一线职工免费体检,810人次抗击疫情一线职工和1000人次的免费疗休养活动。

编辑:宣教部采编   责任编辑:宣教部审核
主办:金华市总工会 地址:金华市双龙南街811号工人大厦 浙ICP备19004543号